在大溪地刺青並非古惑仔專有的印記,大溪地人的剌青傳說是連繫其祖先之間的渠道,以現代人的溝通方式來説就是與祖先溝通的應用程式(apps)。
跟隨科克船長的博物學家 Joseph Banks ,他於1769年首次踏足大溪地曾經寫道:「這裡的人在自己的身體上刻上一些圖案,他們稱之為 tattow」。這個術語是來自“Tatau”,意指是由族群的領導人在其皮膚上刻上永久性的標記,並需嚴格地遵循其所法定的規則。
傳說中波利尼西亞神靈已經懂得剌青的藝術,但波利尼西亞人並不清楚是神傳授剌青的技術給他們,還是他們在模仿神靈的花紋圖案因而永久刻在自己的身體之上,剌青藝術與及其習俗幾乎涵蓋波利尼西亞的所有島嶼。而各個島嶼的紋身圖案,都擁有其自己的獨有風格。在藝術之上,剌青曾經是一門語言,但因為剌青曾經於 1820 年被禁止,直到70年代才解禁及復興,但因而失去了語言的作用。
而於在他們身體上刻上不同形狀、如半月、人們的身影、身體部位、動物、鯊魚、鯨魚等等的不同圖案,其實這些是代表著他們家族留存下來的神話、祖先的功勳,並藉著刺青的圖案以表對祖先崇高的敬意,並且一代一代地留存下去,因為大溪地人擁有強烈的家庭觀念,家人就是他們生命中最重要的資產。
在身體刻上刺青的儀式,標誌著其將踏入成年人階段的成人禮,不同性別和社會地位的人其刻上的圖案亦有差異。以往這些圖案就如神聖密碼、和神溝通的語言,每個圖案均擁有其與別不同的法力,祖先和神靈藉此給與他們精神力量。時至今天,刺青已經發展到只是一種身體構圖的藝術而已,年青一代再沒有人聯想到這種是與祖先聯繫的接點,雖已脫離了它的本義,但並沒有因此妨礙刺青文化的延續,現今刺青是主要用來建立其身份及個性的獨有記號。
copyright (c) 2014 田.海區 | by Eddie Tin, all rights reserved
一個非常有當地文化的課題啊
剌青對玻里尼西亞人十分有意義
上次從你在电台的广播我已经知道了
謝謝您的收聽
從你的广播可以感觉到你对大溪地的熱情